“耕、工”与“安定”为社会经纬,“读”“学”则是社会存续的支撑、引擎。“读”在求纲常,旨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安定”。据书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曾到定州子远村,接连几天,求学者络绎不绝。孔子及其弟子走后,仍有很多人专程赶来,村里只好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道:“孔子已远去矣!”后来,孔子被称为“圣人”。此后,每年这个时候,乡贤儒士们便来集会纪念,感到非常荣幸,并将村名叫做“子远”。从隋唐到明清,定州共出文武状元十名,号称“状元之乡”。“状元”既是“读”的最高境界,更是社会风气的无形尺标。“定州贡院”历经风雨,能够完整保存至今,就是因为它已与定州“崇德重教修身为本”的地域风尚融为一体,风尚在,“贡院”就在。1926-1936年,“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选定定州作为其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的实验地,与《翟城村志》的刊行有关。因其中刊载有《翟城自治规约》等,晏阳初等人阅后极感兴趣,认为那是推行平民教育的好场所。“学”在索技、艺,旨向凭工开物。如果说,“读”,内敛趋一,那么,“学”则外张奔放。定窑的工匠们既模仿越窑瓷器,又借鉴“缂丝”丝织工艺,既与传统金银器加工工艺相结合,又从石刻、书画吸收营养,他们敞开胸怀,拿来十八般武艺化土为玉。奇伟瑰怪定州开元寺塔的建造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只能借助于各种神话故事的附会来抚慰心中的谜团,殊不知西行求法的会能和尚历徙数国,尽知西域建筑奥秘,产生了大量用砖代替木结构的奇异设想,这些新设想融入其主持建造的构思当中。明永乐年间,从元代由西域迁徙定居定州的回族白敬宇家族、马金堂家族,利用他们掌握的阿拉伯的制药技术,与中医技法相结合,逐渐创立了独到的制药技术。白敬宇的眼药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是中医成药第一次获取国际金奖。与此同时,白敬宇制药还是最早实现中药出口的民族企业。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白家老号”为背景,艺术加工创作而成。2011年,马应龙的眼药制作技艺获得由国务院公布,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牌。 “千年古县”、“文化化石”,立于南北通衢而世人莫知,盖其历史品质使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潮流中,伴随着历史文化的时代化,定州的魅力将愈加璀璨。 作者:马进甫 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思政部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