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街,路桥滥觞。与她相伴的弯弯月河,缓缓流淌了近千年。而这条老街的故事,也讲述了近千年。 对于路桥人来说,去老街走走,似乎已经成为节假日的“保留曲目”。 脚踩在咯吱作响的石板路上 一路触摸着残垣断墙 吟读着古老的匾额和碑刻 …… 城市在改变,但岁月沉淀下来的那份感情和回忆不应消失,因为这才叫生活。 那么,一起去老街走走吧! ☟ 第一站·邮亭 走老街,若不到这里 算是错过老街源头了
若是你要走老街,从河西的入口走进,第一站必去的地方,应是走过福星桥,抵达与它紧邻的邮亭驿站。 到底是邮亭还是驿站呢?仔细推敲,汉代的时候,应该只是一个邮亭。驿卒行至此处,在亭下稍作歇脚,休息片刻后,便立即上路。 新建的古驿站墙上,清晰地勾画了当年的驿道路线图 不管是邮亭还是驿站,有了这个落脚地,路桥这块地方便和中央朝廷有了信息的往来。从此,路桥被纳入正规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了庞大的中央帝国的一部分。 也正因为此,路桥的邮亭附近,变成了县治法令下达颁布之地,成为了路桥老街的官方中枢。而由此,福星桥便成为老街最重要的入口之桥。 第二站·东狱庙 曾是老街的“民间中枢” 邮亭往南走两里路,穿过牌前居,便到了东狱庙。 老街的东狱庙,起名字应该为“东岳庙”,只是因为“岳”的繁体字为“嶽”,其下半部分为“狱”,于是经过历史的流变,变成了“东狱庙”。 按照路桥寺庙一般的摆布,东狱庙门口设马宝,乌门上画门神,庙内主神自然是东岳大帝,东岳大帝的背面,则是观世音菩萨,之后更有十殿阎王,这些则都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 东狱庙曾经是老街五保的议事之所,也就是老街的“民间中枢”。该庙也是老街曾经的最高建筑,楼顶还设有大钟,原本是防火用的警钟。 第三站·新安桥 一桥、一市、一庙是路桥最初的模样 东狱庙往南走百来米,便是新安桥。这里是路桥历史文化的又一滥觞。 新安桥原名“粜糠桥”,传说是人们卖米糠之地。后来路桥有了“新安”之名,便将此桥取名为新安桥。之所以称之为“新安”,是取“新进安定之地”的意思。 新安桥最大的特色便是与长街融为一体,正所谓“路上桥、桥上路”,指的就是这座桥。 此桥是路桥的“本命桥”。过去三八大市,粜糠桥是最繁华的地段,看风水的、算命的、择日子的、打卦的,以及卖红糖、鸡鸭蛋、豆腐皮、绿豆面的,都集中于此,挤得人难以通过。 相传这里有一座古刹,名叫妙智寺,旧称“灵感观音寺”,俗称“路桥寺”。寺后还有相传的王羲之墨池。 相传建寺两百年后,南宋状元王龟龄在此一宿,留下了一首诗句: 问询开山始,於今二百年。 径幽微见竹,池废尚遗莲。 观颂思元老,游庵忆旧禅。 匆匆一宿客,未尽涤尘缘。 第四站·三水泾口 老街山水景色最开阔的地方 “双峰山映三汊水,十里街分五道桥”,清末御史杨晨的诗句,带我们来到了老街山水景色最开阔的地方——三水泾口。 三水泾口有两座古桥,一座东西横跨月河,一座南北纵越山水泾。 当年的三水泾口停满了渔船,晚上星星点点的渔火点缀着古老的运河,正所谓“水声、桨声、歌声,随风潜入梦;灯火、渔火、烟火,伴影惹人醉”。 第五站·郏家里 当年百里之内 鲜有人不知的大户人家 从三水泾口往南,经过磨石桥,老街便变成了单边街。 在磨石桥与下里桥之间,有一个长长的路廊,路廊的东侧,便是当年老街的大户人家“郏家里”。 如今的郏家里还基本保持着建筑的原貌。房屋每透之间的条石长达3米多,当年建房的时候还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郏家的家谱记载,这座宅子完工于明嘉靖十九年。当年郏家的家业做得也大,周围百里之内鲜有人不知这位郏家老先生的。 老街的故事 就这样一代传一代 生生不息 成为了路桥这里 最宝贵的集体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