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绝唱 42km 姐堆秀——扎囊县城——白种村——宁多寺 在岗泽寺住了一宿,早上听着诵经声醒来,尽管眷恋也还是要上路。我们联系好了扎塘寺的主任索南望久,他是我们的老朋友,会带我们去扎囊和泽当寺院。 姐堆秀到扎囊县城不过24公里,沿着雅江顺流而下。扎塘寺就位于镇子内,索南已经在那等我们了。他要带我们去一个叫宁多寺的特殊寺院。 前往寺院的路很难走,也许是雨季刚过,留下密密麻麻的水坑。路过一个村子叫白种村,索南说是扎囊县最穷的地方,土地不好,种什么没什么,也许这名字取得不好?其实“白种”为藏语,“白”意为“好”,“种”意思是“村子”。索南于是跟我们说了一个扎囊县不长农作物的故事:桑耶地方(雅江北岸)有很多药草,有茂密的树林和很多野生动物。雅江南岸却什么都没有,村民种出的青稞都不够吃,还得去买。那是因为在很早以前,南岸的人跟北岸的人吵架,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南岸的人脱掉衣服准备开打,后来莲花生大师来平息了他们的争斗。因南岸的人们都脱了衣服先挑起事端,所以南岸的这边土地贫瘠,什么都是光光的,草也少,农作物也不丰厚。 这么一个民间的传说当然不能成为雅江南岸土地贫瘠的理由,但一路走来,也足够荒凉。十几公里的土路走下来,确实尘土飞扬。眼看到寺院了,我们却不得不在乱石堆上挣扎,有一段还行驶在河床上。所幸这时已过了雨季,不然我们的车肯定得当船用,索南说如果连着下几天雨,寺内的僧人就都不能离开寺院了。 环顾四周,寺院建在半山,这座小山被两条河道夹着,我们的车停在山下金灿灿的树林里。寺院看似很近,走起来却是艰难。山路崎岖、陡峭,脚下全是乱石,不小心就是一个踉跄。好在寺院的米玛主任带着几位僧人来迎接我们,替我们背着两个相机包。 米玛主任说该寺由白钦·仁钦林巴于13世纪初创建,属宁玛派。扎囊的十三贤人之一的宁多·唐杰肯巴出生在此地。主任还说寺内原大殿内有一个小湖,不知何年何月干涸成一条细细的水流。还未在寺院那间小小的会客室坐定,我就急不可耐问起寺院珍藏的一个宝贝。那是一个具有很强“法力”的普巴杵,据说可以抗旱防雹。米玛主任派人将普巴杵请到会客室,因为普巴杵一直供在护法神殿,而护法神殿不允许女性进入。但普巴杵被布包裹着,米玛主任说只有在藏历11月29日这天才能打开,而且那一天还要举行盛大的羌姆表演。虽然好奇心未被满足,但也只能尊重他们的习惯。心里充满了对这神奇的普巴杵和这座荒凉寺院举行的羌姆表演的无限向往。 正巧赶上寺院请了一位山南著名的工匠来塑佛像,共修17尊,且已初具雏形,摄影师宁心在一堆佛像前左拍右拍,却不小心碰掉了其中一尊佛像的花冠。我们正胆战心惊、不知所措时,却不想其他僧人和工匠师都哈哈大笑,并没有人埋怨。 在寺院的金顶可俯瞻整个山谷,米玛主任指着天空和眼前的河谷说:“寺院建在天三角、地三角、水三角的地方,便于密宗的修行。”一路尘土飞扬,回到扎塘寺住下,我简直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人”。好在时间不算太晚,来得及去看看寺内的壁画。扎塘寺的壁画不知看过多少次了,可每次到这里都还是想多看它一眼。扎塘寺于1081年由扎囊十三贤人的扎巴·恩协创建。扎塘寺壁画在西藏美术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后宏期卫藏最早的寺院绘画遗存,融合了汉地、西域以及印度的艺术因素,同时又继承了吐蕃的传统风范。
夜里留宿在扎塘寺内,一夜大风,可以听见寺院金顶的铜铃声。 (责任编辑:九州旅游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