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川内重要的申遗项目——“蜀道申遗”如火如荼。蜀道之一——“荔枝古道”自重庆涪陵,过达州,在万源境内两进两出,先后经过鹰背乡、庙垭乡名扬村、秦河乡三官场村、石窝镇番坝村、玉带乡、魏家乡、竹峪镇、虹桥乡,再出川入陕,直至西安。古道沿线上有很多历尽沧桑却保存完好的青石板路,更有延续千年却风貌不改的传统村落。 重走荔枝古道。荔枝古道保存最为完好的路段,数鹰背乡瓦子坪村至庙垭乡名扬村,一排排青石板,宽且厚大,步步相连,长达10公里之多。此路段曾有一块明朝万历壬辰年的摩崖石刻,因山体垮塌而被埋没,但文字被生活在荔枝道上的苟老师拓印了下来,其“天宝贡果(荔枝)过境而被劫,官军剿焉”的记载,为荔枝古道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许多历史久远的木结构建筑,串联在这段古道上,相融在青山绿水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坐落于庙垭乡名扬村义庄坪的千年古剎嘉祐寺。嘉祐寺,三开间悬山顶全木结构,占地百余平米,每根木柱直径达38公分,寺旁六块明朝碑刻载明“自大宋创鸿基”,距今已近千年。建筑整体呈锥形,前看后倾,后看前斜,左看右矗,右看左立,此种结构重心下移,历经风吹雨打和地震却依然屹立不倒,可谓匠心独运。 秦河乡三官场村至石窝乡地界,古道绵延约五公里,藏于深山老林,此路段有两座清代古墓,豪华大气,分别刻有文字“存古道”和“光风霁雨怀古道”。此段古道上有数十座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四合院老宅,秦河乡三官场村的大屋基院落,相传为明代任职于布政使司的蒲一桐所建,有十余间房屋排成“一”字,三个四合院组成“品”字,其格局“一品”寓意“一品当朝”。建于清中期的蒲延芳宅,七步大石梯上去,朝门呈外八字型,门楣上“五世同堂”金字匾额熠熠发光。距今两百年的“旨抚民府”,完好保存的五块牌匾记录了先人的德行与名望。建于同治二年的秦家院子,朝门口有一座雕刻精致的石门坊,据说经此门坊需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寻觅传统村落。石窝乡番坝村古道上有一块记载了汉朝刘邦走此道筹集粮食的南宋石碑和一块有“汉唐间道,宋曰荔枝道”字样的元代石碑,只可惜两块碑因水库建设已沉入水底,古道旁曾抄录了两块碑刻文字的赵先生如是说。古道旁的张家院子,万源唯一的共和国少将、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张开基在这里出生。古道从石窝乡进入玉带,过魏家进入通江县境,其间有一段古道,胜似蟠龙,沿山体迂回前进,其拐弯有九道之多,当地人称“九道拐”。玉带乡太平坎村的解家老宅为民国省参议员解明德的故居,晚清、民国两朝两代人合建,全木结构三进大院,房三十余间,占地两千余平米,数百张青石板幔地,梁、柱、挑、板壁用木料千余根。神龛、木窗、檐角花草装饰,雅趣横生;磉蹲二十个对称分布,镂浮雕结合,形态各异;浅浮雕门画十数幅,历经百年依旧,神采飞扬。特别是堂屋大门武将把守,威目圆睁,任你站在哪个角度,都在他视线之内,尽显传奇。 荔枝古道过境通江县龙凤场乡、洪口镇、澌波乡后又进入万源竹峪镇,有一处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关于造桥事迹的摩崖石刻,深藏在青滩河水库里,两千余文字记载中“嶮溪官道”“皇帝圣寿”字样格外显眼。过虹桥乡,再继续前行,徜徉在一段被叶水击出无数小孔的青石板路上,触摸前人千年踩出来的凹形槽,不知不觉间出了四川,古长安城似乎不再遥远。古道旁竹峪镇东梨村的传统四合院民居掩映在上千棵老梨树下,每到春天,梨花盛开,走进老宅院里,恍如隔世。溪口乡刘家大院周围上百棵老银杏树,每到深秋,银杏叶落,如黄金铺地…… 每一处传统村落都是洒在荔枝古道上的遗珍,待我们去寻访、去揭秘。 (责任编辑:李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