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城市风貌 安陶小镇 荣昌万灵古镇大荣桥 夏布小镇 安富春游赏花胜地 安富街道李花 香草汇马鞭花海 夏布装饰伞 万灵古镇 初春,阳光斜搭在窗棂的角落。 有一片光影的斑驳,洒在成排的陶罐上。 陶罐前,有古稀老人斜坐竹凳,微颔小憩。 一人、一排陶罐,在光影里定格成时光里的记忆。 屋外,人群熙熙攘攘。 一如几百年前“安富场,五里长,瓷窑里,烧酒坊,泥精壶壶排成行,烧酒滴滴巷子香……” 只是,“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的景象,已成了今天集陶宝古街、陶宝巷子、陶博物馆等为一体的安陶小镇。 近年来,荣昌将特色小镇建设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建设山水人文、美丽荣昌,围绕安陶小镇、夏布小镇、万灵古镇、古佛山旅游、非遗文化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健身等复合型旅游,开展星级农家乐评选等,全力打造渝西川东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安陶小镇 陶文化得到丰富的滋养与生长 午后,斜阳微醺。 胡子拉碴的张富涛蹲在小店里,将寻到的古陶碎片,用木板粘成一块块内容丰富的图案。 史书记载,地处川渝交界的安富,建镇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距今已有315年的历史,是一个“一脚跨两省(市)踩三县”的地方,是重庆和四川两省(市)交流往来的重要驿站。 历史上,安富因盛产荣昌陶而闻名于世。清代,安富曾被成为“瓷窑里”,并与广东佛山石湾、江苏宜兴并称为中国三大“陶都”。 荣昌陶,以“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而闻名中外,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 如今,荣昌又以享誉中外的荣昌陶为起点,提出了安陶小镇的建设理念,按照陶产业、陶文化和陶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建设集文化、旅游、产业、体验、教育于一体的重庆市特色小镇,打造中国西部陶都。 陶文化,在这里得到丰富的滋养与生长。 安陶小镇的整体布局为“古街水巷”,包括陶宝古驿道、陶宝古街、陶宝巷子、陶博物馆、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陶艺民俗酒店等项目。 石板驿道复原了清代时期官道的情景,陶器小品,点缀在古驿道两旁,或土陶或施釉的坛、罐、瓶,错落有致,再配以鲜花,每3、5米一组,成为古镇独特一景;围栏上,镶嵌着独具特色的泡菜坛;就连供游客休息的椅凳旁也摆满了大小不一的荣昌陶器;路边随处可见正在表演拉胚的手工艺人。 陶宝古街以“湖广填四川”移民所建的清代建筑为主,修旧如旧,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陶文化商业街区。古街上的小店也各具特色:土器制作、传统金雕、精美陶器。 夏布小镇 研发设计、文化旅游等产业集聚地 初春的阳光,或明或暗。 间或有淡淡的光,落在屋内的几台织机上,织机发出叽咔叽咔的响声。 简陋的厂房,藏在荣昌盘龙镇的一处老屋里,织机原始而陈旧,仿佛久远的时光凝固在眼前…… 那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湖广填四川”,大量的客家人迁徙荣昌,带来了苎麻的种植技术,与本地的纺织技术完美地结合,夏布由此而来。 至民国时期,荣昌全域拥有夏布织布机5000多台,全年产销70万匹,大多出口韩日、欧美、南洋等国家。 这样的盛景,在工业革命来临,机械化的纺织面料的大量出现后已不复存在。 曾以“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闻名于世的荣昌夏布,难道就此被历史所遗忘? 今天,荣昌城区濑溪河与荣峰河交汇处,一座小镇正拔地而起。 这是,重庆市兴荣控股集团正式与重庆梅江园旅游开发集团举行签约仪式,投资4.6亿元打造的中国夏布·时尚小镇。 目前,小镇已进入景区打造和招商阶段,明年5月1日有望开门迎客,届时,市民就可“游夏布小镇、体文化传承、赏滨河风光、品香国美食”,领略荣昌非遗传承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中国夏布·时尚小镇占地面积达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风貌以明清仿古建筑四合院为主,是荣昌区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点项目之一。 “通过夏布时尚小镇的建设,不仅可以传承非遗文化、促进荣昌夏布产业的壮大,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餐饮、商贸业的发展。”该项目负责人敬永说,“中国夏布·时尚小镇”不单单是一个非遗文化展示区或是商业街区,而是一个集夏布博物馆、研发中心、产品展示中心、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家4A级非遗旅游景区和中国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镇。 小镇建成开放后,将引入国内外数十家夏布生产、研发、出口贸易品牌企业的旗舰店入驻。 “小镇的打造将有利于夏布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与产业融合。”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介绍,中国夏布·时尚小镇将打造成集夏布展示展销、研发设计、创新创业、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地。 保护传承 非遗文化的回归之路 “千年古驿站,一品荣昌陶”,“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的荣昌夏,还有“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的荣昌折扇…… 荣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是如此令世人惊艳。 时光荏苒,以荣昌陶、荣昌夏布和荣昌折扇为代表的荣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如何? 荣昌文化委负责人介绍,荣昌成功申报了全市首个国家级传统工艺(荣昌夏布)工作站,在文化部重点支持下促成夏布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推动荣昌夏布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荣昌夏布,目前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有天运麻艺夏布会馆1处,荣昌夏布非遗文化园1处,加合夏布制品有限公司等规模型夏布企业10余家,并在盘龙镇建有夏布微企孵化园,微企和作坊大约有90多家。夏布产品远销国外,从业人员约5万余人,年产值超过10亿元,出口创汇约1亿美元。 在荣昌折扇制作传承方面,荣昌彻底摸清了荣昌折扇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规模、行销范围等全部内容,同时做好相关物品的征集工作;重点对濒临失传的黑纸扇和棕竹扇的工艺进行研究,编纂《荣昌折扇志》《荣昌折扇技艺》《荣昌折扇故事集》等书籍。 荣昌折扇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子福入选全国首批大国非遗工匠,陶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梁先才入选全市十佳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人,新获命名4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和9处市级非遗基地。 近期,荣昌还编辑完成《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夏布、折扇、陶器约24万字,配合央视10套栏目组完成大型纪录片《传承》之《荣昌夏布的故事》,启动非遗数据库记录工程,逐步建立全区非遗数据库系统。 当前,荣昌现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0名,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6名。 万灵古镇 让古镇的历史活在今天的时光里 三月,空气中飘散的,满是春日的温润与清凉气息。 徜徉在万灵古镇大荣桥上,游人的身影,斑驳在桥面平整的大青山上。桥下流水潺潺,树影婆娑,宛若一幅泼墨山水画。 史载,大荣桥建于明朝正德初年,为石质平板桥,铺成桥面的大青石,每块约重10吨。大荣桥全长116米,宽1.75米,共有24跨,连接万灵东西两岸。现存大荣桥几经修复,依旧保持原貌,为重庆市市级保护文物。 从大荣桥向万灵古镇走去,随处可见青砖、青瓦、镶板窗、挑檐廊……明清风貌的建筑沿街而立,穿越其间,古镇韵味绵长隽永。 万灵,位于流经荣昌母亲河濑溪河畔。 古镇依山而建,街道与建筑物沿濑溪河呈二级台地分布,形成“山、水、城”交相辉映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形态,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自然观和环境观。 古镇,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 或清晰,或模糊,掩藏在那些小巷长街中。天长日久,这些故事积淀成小镇的文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便因此多了读之不尽、品之不竭的韵味与厚重。 数百年过去,一如濑溪河的生生不息,时光也在万灵流淌出深刻的印记,标记在这里的平凡生活中。 如今,人们又该如何守护小城记忆,让古镇的历史,活在今天的时光里? 近年来,荣昌借特色小镇建设的契机,提出旅游发展先行区、文化传承示范区、休闲生态宜居区的思路,以旅游兴镇、文化育人、实事利民,全力打造成渝城市群休闲旅游特色小镇。 结合特色小镇建设,万灵正着手科学编制规划,做好项目储备;加强风貌整治,凸显建筑特色;完善城镇功能,满足旅游文化发展需要;完善园林绿化,彰显自然和谐之美;完善人居环境,形成生态之美。 未来几年,全镇将进一步完善古镇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发掘和开发旅游资源,丰富景点内容和体验类项目,完善古镇旅游体系,满足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功能需求,全面促进万灵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古佛山 全力建设生态城镇和森林小镇 仲春,山野花开,阳光明媚。 在明媚的春光里,穿行在古佛山的绿水青山之间,缓步登上海拔711.3米的古佛山山顶,昌州百里风光尽收眼底。 王梦庚曾在《昌峰高驿》中写道:“昌元东去指邮程,爽气秋高送晚睛。影日酒帘穿树出,凌峰雁字透波明。路经层岭双眸旷,稻熟连膛如镜平。漫说蕴鲈风景好,频教怅触故乡情。” 在古佛山山顶远眺昌州百里风光,又何尝不是“影日酒帘穿树出,凌峰雁字透波明”。 更何况,这古佛山还有一段传说。 古佛山,俗称“三层岩”。民间传说,燃灯古佛曾云游此地,发现山清水秀的地方,居然人烟稀少。 原来,有一个吃人的怪物在此残害百姓。燃灯古佛嫉恶如仇,决心为民除害,运用神力,将怪物压在山下。 后来,人们就将燃灯古佛压死怪物的这座山叫古佛山,由于燃灯古佛三次挥手划出来的三道痕,形成的三个层级,人们称这座山为“三层岩”。 传说多有夸张的成分,但古佛山风景秀丽却是事实。 古佛山生态休闲旅游区是荣昌三大旅游重点项目,景区总规划面积6.86平方公里,为荣昌最高峰。 清升镇围绕古佛山生态旅游开发,全力建设生态城镇和森林小镇,打造绿水青山——古佛山。 目前,景区已形成登山、健身、摘果、品著的系列养生休闲项目。 山下经果林、山上绿茶园风景如画;百佛园、三圣洞、罗汉堂等景点浑然天成;漫步或骑行于彩色环湖步道,健身休闲;登山远跳,洗肺养心;采摘樱桃、枇杷、李子、梨子等四季水果,品尝农家土腊肉、浑水耙、茶叶豆花等农家绿色菜肴,悠闲自得。 此外,规划中的“唐、宋、元、明、清,梅、兰、竹、菊、茶”等各具特色的养生养老地产项目将为养生古佛山奠定坚实基础。 香草花海 发展旅游壮大集体经济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荣昌区仁义镇瑶山社区,村民胡荣正在香草园除草。“我家就在附近,上班很方便,每天能挣80元,空闲时还可卖点水和小吃。”胡荣说。 胡荣原本在广东鞋厂打工,过去瑶山社区就业机会少,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胡荣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后来,听说社区新开的“香草汇”正在招工,胡荣便回到乡里,一边在园里打工,一边照顾家人。 瑶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利介绍,瑶山社区因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辖区内撂荒田地也多。为发展集体经济,社区成立了重庆市三奇湖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集中流转撂荒田地,打造以“香草汇”为主题的花海游园,成片种植燕尾草、格桑花、波斯菊等花草,组织“仁义香草节”、“农耕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每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带来直接经济收入50万元。 集体经济的壮大,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回乡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瑶山社区8社的唐俊刚说,“以前在外打工,辛苦一年也攒不下多少钱,如今家乡发展了旅游业,我就抓住机会回来开了个餐馆。社区党支部给了支持政策,生意也越做越火了。” 在荣昌,不仅香草汇的花海让人沉醉。 三月伊始,安富街道鸦屿山李家寨的李花就已经率先怒放了,远远望去,就像白雪覆满枝头,清风徐来,香韵悠悠,宛如世外桃源。 与此同时,在沿成渝路一线和李家寨至燕子岩一线,整个安富乡村已经春暖花开。从山腰到山顶,到处可欣赏到金黄的油菜花、雪白的李花和粉红的桃花,几乎每块地里都可见到盛开的春花。 百多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间,时任重庆知府的王梦庚曾挥毫泼墨,写下一首《荣昌道上》:“试问荣昌道,长亭接短亭。鸿呼沙岸白,稻逼远山青。获喜晴阳曝,炎馋细雨零。好风迎面入,倦客梦长醒。” 百多年后的今天,“长亭接短亭,鸿呼沙岸白,稻逼远山青”的美丽荣昌,以其特有的山水人文,依旧是“好风迎面入,倦客梦长醒”。 (责任编辑: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