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不应被辜负 大约5个月前,我踏访了夷陵区马卧泥村。当时觉得这个山村好美丽,而且名字好奇怪。 后来到点军区的牛扎坪村,觉得这个跟城区一江之隔的山村也无比漂亮,名字也非常奇怪。 先后四次到牛扎坪,被这里的一山一水所打动,被这里的人们自强不息脱贫致富的精神所感动。 每年春暖花开时,许多乡村都因为美丽的景致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光旅游时,牛扎坪因为没有好好宣传,显得有些寂寥。 明年3月,桃花将开满牛扎坪,我想如此美景不应该被辜负,不能再让牛扎坪“藏在深闺”了。 站在牛扎坪村最高点,至喜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和宜万铁路桥由近及远,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 8月2日的探访,是我们今年第四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小山村。 这天气温不太高,过至喜长江大桥,经紫阳沿着紫牛路爬坡。 一路走走停停,手机就没揣进口袋,不停地下车拍照,发到朋友圈后,很多人都在问我们:“这是什么地方?” 一遍又一遍地回复:“这里是牛扎坪”,然后又跟着解释牛扎坪村的位置和行车路线。果然,大部分人得知后都答复:“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牛扎坪有六个绝佳的江景观赏点,每个地方的景致都不同 天坑包是紫牛路边第一座山。 在这山顶的洼地里,有一个直径数十米的天坑。我们的向导姜振斌,是牛扎坪村原村支书,天坑包被他们家承包了。 牛扎坪多山,山中多天坑,其中要数天坑包上的天坑最大。“听父辈说,当年侵华日军打来时,很多村民都躲进天坑避难。”他说,“后来村民留在天坑里的东西,在发大水时被冲走,大家在现在的牛扎坪村1组叫石门的地方,看到那些东西从天坑冲过来,然后冲到江中。” 姜振斌家曾经在天坑包经营农家乐,为吸引游客,在天坑包上修了个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葛洲坝水利枢纽近在眼前,远处的宜昌城区以及小溪塔城区都一览无余。这个时候,恰好阵雨侵袭宜昌城,在观景平台上望去,宜昌城被笼罩在烟雨之中,朦胧迷离。 回到紫牛路再前行百多米,就是曾经的三峡旅游索道景区的大门。景区早已荒废,只有条石子路可以进去,到了一个叫向家咀的地方。如今索道已经不复存在,眼神穿过碧波荡漾的江面后,看到对面的南津关有一座铁塔,跟我们身边的铁塔遥相呼应。 从索道景区大门前行,就到了牛扎坪村的王家咀,这里距离三游洞景区仅一江之隔,每天晚上三游洞的灯光开启后,站在王家咀看过去,五光十色的灯光美轮美奂。当地村民笑称“这里夜游三游洞不要钱。” 可惜我们是大白天过来的,无法看到灯光秀,但是站在村民修的观景平台上看过去,三游洞的险奇秀尽收眼底,张飞擂鼓台下游客的身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继续前行,就是我们上回去过的小李子包了,这里被很多驴友称呼为宜昌最佳日出观赏地。小李子包的顶端,村里修了一个高4米左右的木质观景平台,我们三峡晚报直播的两位美女登上观景平台后,都来不及感叹景色的美丽,就开始了当天的直播,将小李子包上看到的宜昌城美景通过手机传达给无数的观众,我们看到很多观看直播的网友,纷纷赞叹“美爆了”。 经过村委会后,绕过私盐坡,就是覃家花园。曾经荒草丛生的山洼,种上了枇杷。穿过枇杷园到了江边,是用水泥做成的仿古式样观景平台,在这里可以尽赏西陵峡美景。据说,前些年曾有一批猕猴来此安家,江中的船只偶尔还能感受到“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诗词意境。 最后一个绝佳观景地是牛扎坪村海拔最高的地方——王家老屋,海拔416米。我们在水泥路边停车后,向东眺望,烟雨笼罩的宜昌城区,犹如蒙上面纱的美女,说不出的秀美。由近及远的三座长江大桥——至喜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和宜万铁路桥,犹如飞虹一般横跨长江。此时,快门的声音不断响起,大家都在忍不住拍摄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西陵峡上荒废的旅游索道,依旧孤独地矗立在峡江岸边。 牛扎坪原叫牛踏平,相传大禹治水黄牛进峡踏出了三百里平地 从王家老屋回到三峡旅游索道景区大门前,就是一幢平房,69岁的姜振斌就住在这里。 屋前是一个高2米、长4米的石牛,这是村里为了发展全域旅游,从外地定做的。“原先准备放在村委会附近,但是太重了运不进去,只好放在我家门口。”他说。 之所以用一头牛的雕塑来代表牛扎坪村,是因为这个村子的名字跟牛分不开。相传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时,那头立下汗马功劳的黄牛进峡时,在西陵峡边随便踏了一脚,将南津关南岸的这片大山踏出了三百里长的平地,于是就有了“牛踏平”这个名字。 后来随着岁月的变迁,“牛踏平”被改成了“牛踏坪”,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名字又变了。“原来牛扎坪村只是现在的10组那个位置,当时侵华日军经常派飞机轰炸石牌,牛扎坪村也是重点轰炸区域。”姜振斌说,“10组那里有个大户人家,有个很大的牛圈,牛圈里有块大石头,日军的炸弹丢下来后,不仅炸死了牛,还把牛圈里的石头给炸平了,后来周围的人就喊这里叫‘牛炸坪’。” 因为“炸”代表那段屈辱的岁月,在赶走日本侵略者后,当地村民慢慢将“炸”字改成了“扎”,从此以后这个江边美丽的山村有个“牛扎坪”这个让人觉得奇怪又充满吸引力的名字。 不过在牛扎坪四组村民袁贤寿口中,“牛扎坪”这个名字的由来却是残酷无比:早年间,牛扎坪村的私盐坡是无数私盐贩子贩卖私盐的地方,随着人员往来密集,很多人都从四川躲避战乱,跑到这个滨江的山村中居住。 其中有一对四川兄弟来到这里定居后,在如今牛扎坪村11组的地方开了一个榨油坊,为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榨油。“说是有3个小偷进村偷东西被抓,村民们使用私刑处置了3个小偷。”袁贤寿说,“把他们丢进烧开的油锅中油炸而死,这件事在周围引起了轰动,于是大家就叫这里‘油榨坪’。” 在宜昌方言中,油和牛是同一个读音,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村民们口口相传中“油榨坪”就变成了“牛扎坪”。 (责任编辑: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