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山野茶 桐柏有机猕猴桃 桐柏野生板栗 桐柏有机香猪 桐柏科技扶贫项目有机果蔬种植基地 桐柏有机西红柿 生态立县促进绿色崛起 “今年以来,我们制作的茶叶供不应求,一路销到郑州、北京等地,并开始出口到国外!崇山峻岭孕育的原生态野生有机茶已走出大山,成为大众喜爱的‘香饽饽’了!”正忙着在网上销售茶叶的桐柏山野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玉峰告诉记者。 烟雨蒙蒙,云雾缭绕。穿越连绵的山峦丘陵,记者到桐柏县程湾镇山区,只见这片国内迄今最大、国家有机认证的小叶种原生态野生茶园若隐若现,仿若世外桃源。 桐柏县茶产业领导小组负责人,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磊告诉记者,早在2010年,桐柏“峰禺”山野茶就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环保部的有机产品认证,成为南阳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茶叶产业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这标志着桐柏茶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如今,在桐柏山区,像桐柏山野茶开发公司一样,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乃至普通农户,无不情系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有机”理念深入人心,“有机”产业大有可为。干部群众说,有机农产品种得好、卖得出,效益佳,这主要得益于桐柏县近年来实施的“生态立县”战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桐柏已成为一种深入实践。2016年12月9日,国家认监委在北京召开了2016年度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工作会议,桐柏县顺利通过了专家论证,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称号,这是一张金光闪闪的绿色名片,引领着桐柏“生态立县”向纵深开展。 “截至目前,桐柏县有机产品基地总面积已达3.3万亩,年产有机产品1万余吨,16家企业(合作社)获得了有机产品(基地)认证(转换期认证),涉及蔬菜、核桃、黄金梨、猕猴桃、香猪、花生、板栗、茶叶、桔梗、油茶等10大类25种产品,涵盖种植、养殖、加工行业,已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6张,转换期认证证书22张。”王磊告诉记者。 科学决策 让桐柏成为有机产品宝库 走进桐柏,犹如闯进了一座巨大的绿色宝库。这里是千里淮河的源头,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兼有暖温带、亚热带气候特征,具备多种动植物生存、生长条件,是我国麦稻轮作复种制的发祥地,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特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旅游、林果、中药材、水产、土特产等优势资源深藏其中,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全县森林覆盖率52%,拥有宜林山坡164万亩,“两松”(火炬松、湿地松)基地40万亩,板栗25万亩;野生茶叶面积3万余亩;连片草场40万亩;水资源总量8亿立方米,可养殖水面4.4万亩。盛产药用木瓜,被誉为“中国木瓜之乡”,此外还有香菇、板栗、桐柏大枣、茶叶、珍珠花等农副土特产;有桐桔梗、夏枯草、丹参、金银花等地道中药材千余种。 作为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站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桐柏要面对的,既是经济加快发展期,也是转型升级期;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既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也面临许多两难问题。一个个矛盾和难题横亘在前进的路上,绕不开,躲不掉。在长期的探索中,桐柏的决策者们认识到,所有解决矛盾、破解难题的选择,都指向一个路径: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怎么转?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桐柏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响亮地提出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国家有机产品宝库县”等发展目标,他们的发展理念随之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打造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建设有机产品宝库县,就是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准和方法,科学统筹各类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以生态产品提升桐柏的形象和吸引力,在依靠生态产品富民强县的同时,吸纳生产要素向桐柏集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变。由此,建设“有机桐柏”上升为新的发展战略。 方向既定,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在淮河源头,一场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硬仗全面打响。 政府主导 推进有机产业全面开花 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和保持是个长期工程、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一以贯之。2017年春节过后一上班,桐柏县便召开不同层面的会议,落实2016年年底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把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硬措施深入推进。莫中厚告诉记者,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壮大有机产业,是解决“三农”难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近3年来,桐柏县政府坚持把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作为全县六大重点项目之一,列入年度全县目标考核体系。一是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质监、农业、林业、水利、环保、食安、工商、药监等部门一把手和有机示范区各乡镇长为成员的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有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协调推进,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目标,形成了“统一指挥、整体联动、部门协作、快速反应、责任落实”的有机产品管理机制。二是制定了《桐柏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结合精准扶贫有关政策,印发了《桐柏县有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及奖励补助办法》,发挥引导作用,着力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三是制定了《桐柏县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工作管理手册》,内容涵盖各阶段创建工作方案,基地标准化建设控制体系,有机产业投入品控制体系,质量安全监督管控体系,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体系,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控制体系,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宣传培训控制体系等7大工作体系,形成了有机产品示范区内产、供、销完整的产业链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有机产业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品牌创建 壮大有机产业基地规模 春夏季节,走进桐柏县,品牌农业发展的强势劲头让人目不暇接:程湾镇万亩野生茶园绿意盎然,安棚镇蔬菜大棚内菜果飘香,回龙乡万亩夏枯球基地畦畦深绿…… 近年来,桐柏县围绕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从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品、培育核心品牌等方面着手,精心打造精品农业品牌,以品牌农业促进有机产品开发和农业增效,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农业品牌35个,其中国家级品牌5个、省级品牌21个、市级品牌9个,品牌农业已成为该县有机农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剂”。 以“三品一标”认证为载体,打造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该县先后制定了《无公害桐柏玉叶茶》、《无公害花生生产技术规程》等5个省级地方标准和《木瓜栽培技术规程》国家林业标准,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成了花生、木瓜两个国家级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及茶叶、水稻等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先后对全县10余种近90万亩的农产品进行了无公害产地认定,10余万吨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畜产品基地得到无公害认证。“桐柏山野茶”为南阳市唯一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叶品种,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有机茶认证基地。“桐柏玉叶茶”、“桐桔梗”和“桐柏朱砂红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板栗品质优良,远销国内外,被誉为“河南省优质板栗之乡”。 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为重点,打造骨干企业及合作社品牌。目前,全县年销售收入或产值达5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与流通企业已达52家。其中,河南三源粮油、河南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桐柏淮源酒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桐柏县江记油脂有限公司、桐柏豫油牧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被南阳市政府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总数已达500余家,其中两家被授予国家级示范社称号;家庭农场发展到120余家。 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茶产业一直是该县农业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桐柏红、桐柏玉叶为主的两大品牌茶叶,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荣誉称号。桐柏红茶先后被评为全省新名茶、省重点扶持发展的茶叶品牌、省最具潜力的茶品牌、杰出贡献公益茶品牌、河南红茶“四大名枞”等,桐柏玉叶先后获得省优产品、省十大名茶、全省十大茶叶品牌、河南省名牌农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太白银毫”茶叶荣获部优产品称号。该县人工种植夏枯草每年种植面积均在3万亩以上,年产干品600万公斤,是豫南最大的夏枯草集散地,年交易量2000万公斤,占全国交易量的50%以上,成为王老吉等公司原料采购基地之一。全县初步形成了以茶叶、板栗、中药材(木瓜、夏枯草、桐桔梗、杭白菊、金银花等)、特色水果、设施蔬菜、水禽、香猪养殖、油茶加工等为主的8大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花生、板栗、茶叶、木瓜、夏枯草等生态产业面积70.5万亩。 以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活动为载体,强化品牌管理。桐柏县坚持一手抓创建、一手抓监管,落实“分责全覆盖、知责全落实、履责全方位、问责全过程”的责任体系;进一步规范农业投入品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好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积极引导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内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自律性检测;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要求,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坚持从生产、认证、销售等多环节对企业和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常年定期、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不诚信生产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推广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各乡镇新建(扩建)了农技推广中心,培育科技示范户,科技帮扶贫困村100多个。实行农作物秸秆还田,使用农家肥、沼气渣肥等,杜绝使用化肥,为有机农业示范推广提供了充足肥源。大力推广稻鸭、沼稻鳅共作模式,采取人工除草、除病株、捕捉地老虎及蝼蛄等方式,灭杀清除地下害虫。 政策激励 让有机产品助力脱贫攻坚 山中珍宝不愁卖,足不出户能增收。眼下,在位于黄岗镇内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内,只见宽敞明亮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艾叶加工品卷条机旁放纸、装料、卷艾柱。在这里工作的贫困户任付云高兴地说:“工厂建到家门口,我们不用出远门,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帮助。”眼下,像任付云一样在就业基地上班的贫困群众就达300多人。 (责任编辑: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