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这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调。 事实上,旅游业主动与其他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实践早已展开。部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十分关注发展旅游休闲、研学旅行、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并为实施“旅游+”战略建言献策。 大力推进“旅游+”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朱国军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是对深入实施“旅游+”战略的再定位、再动员、再部署。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更多新型业态互通共融,才能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全域旅游时代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吴国平认为,在大众旅游时代,片面追求游客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滞后,从关注规模向关注品质转变,正成为文化旅游业界的共识。提高旅游品质,其中一个层面就是全面实施“旅游+”战略,将旅游与文化、休闲、乡村、生态、医疗、康养等多种业态深度结合,打造出更具体验性的新型旅游产品。 结合各地的实践,全国政协常委田岚认为,“旅游+”的核心是强调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对此,湘西就很有体会,我们把旅游做起来之后,农产品、民族工艺品、文化演艺、创意产业、交通、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带动起来了。可以说,旅游产业发展把扶贫攻坚带动起来了,把民族文化保护与弘扬带起来了,也把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起来了。” “新疆商贸业需要加快发展,推动商贸业的途径有很多,旅游业就是其中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布娲鹣·阿布拉表示,通过“旅游+商贸”,可以把新疆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既可以提高游客满意度,又可以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带动就业。旅游业不仅可以与商贸业实现协同发展,还可以与文化产业实现共赢。 全国政协委员计明南加表示,近年来,西藏旅游业突飞猛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产品结构仍比较单一,尤其是“旅游+文化”方面需要深入挖掘,二者融合发展可以催生新的产品,进而提升西藏的吸引力。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兴旺集团董事长韩兴旺表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可以与很多产业融合。这种融合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随着游客消费层次不断提升,简单的观光或吃喝玩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这就要求通过“旅游+文化”“旅游+科技”等多产业融合来推动旅游业发展。 加速释放旅游新活力 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说,我们正在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旅游+”正以其强大的活力与其他产业磨合、融合、组合,不断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这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也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既为旅游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挖掘了潜力,也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会长秦福荣认为,“旅游+”确实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添了多样化结果,找到了最好的发展路径,有利于实现多个产业、多项产品的融合共进。推进“旅游+”战略,必须下大力气去完善旅游产品服务体系。一是服务标准要大提升,如通过特色化景区标识标牌等设计,完善服务标准体系;二是交通条件要大改善,构筑绿色观光通道,让游客“进退自如、随心所欲”;三是厕所革命要大推进,将旅游公共服务特别是厕所革命作为一种文化大力推进,改善游客体验。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认为,要以“旅游+”为手段,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产业融合路径。他说,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和线,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方向迈进。这既与旅游业的综合性有关,又与提质增效、产业融合、转型升级相关。要利用“旅游+”手段,推进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林业、城镇化、环保、科技等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黄燕明坦言,实施“旅游+”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非常大,“从前,吉林省的三大支柱产业包括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工,这些都是传统支柱产业,现在有了新的支柱产业,其中之一就是旅游业。近年来,吉林省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旅游收入都保持着两位数的高增长,旅游业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新兴支柱产业了。” 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杜梅认为,“旅游+”可以推动产业融合、共赢发展,但是“旅游+”也要科学发展。 比如“旅游+农业”,很多乡村旅游点同质化发展、缺少特色且未形成品牌,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记者采访中发现,代表委员不仅关心“旅游+”释放出的经济效应,还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实施“旅游+”战略。 朱国军认为,当前,我国旅游市场仍以观光型产品为主,休闲、度假、康养等旅游业态仍存在结构性不足,旅游产品的工艺、质量、层次、结构仍无法满足游客需要,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产业链条衔接不到位,“旅游+”仍然要建立在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基础上。在实施“旅游+”战略过程中,应着力增加旅游产品质量,通过规划引领,实现旅游与养老、商务、会展、体育、健身、研学、户外探险等融合发展,针对不同市场、不同群体、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与平台,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让游客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 梁留科表示,实施“旅游+”战略,必须着力解决旅游业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结构性问题,如旅游多头管理与监管缺失并存;旅游公共服务产品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旅游景区较多但高层次景区少,且同质化严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体验类、创新类产品较少;旅游业智慧化程度较低、影响了游客体验;旅游院系众多但特色人才、高端人才缺乏;旅游业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发展等。为此,他建议,要通过与交通部门共同推进风景道建设、与体育总局共同推进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及重点项目建设、与教育部门共同推进研学旅游基地建设及精品示范区、与环保部门共同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与扶贫部门共同推进旅游扶贫示范区等方式,全面拓展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将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和社会重要领域,真正实现“旅游+”理念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责任编辑:梁丽) |